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7|回复: 0

神经性皮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6 天前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神经性皮炎概述
      神经性皮炎又名慢性单纯性苔藓,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神经功能障碍性皮肤病,好发于颈部、四肢(肘窝、腋窝)、腰骶等易受摩擦的部位,呈对称性皮肤粗糙肥厚,周围有散在孤立的扁平湿疹,以阵发性剧痒及皮肤苔藓样变、脱屑为特征,病程呈慢性经过,时轻时重,虽经治愈也易于复发,一般没有渗出倾向。多见于青年和成年人,老年人相对少见,儿童一般不发病,多在夏季加剧,冬季缓解。临床根据发病情况分为:①局限性神经性皮炎、②弥漫性神经皮炎、③泛发性神经性皮炎。
      神经性皮炎皮疹的演变过程:起初发病时,患者皮肤仅有瘙痒感,而无皮疹发生。经常搔抓或摩擦后,出现粟粒大的丘疹,顶端扁平,呈三角形、圆形或多角形,散在分布。丘疹逐日增多,密集融合,形成皮纹加深和皮嵴隆起的苔藓样变。可呈淡红色、黄褐色或正常肤色,也可有色素沉着。皮疹上覆有鳞屑,边界清楚,周边有散在扁平的丘疹。皮疹可能融合成斑片状,斑片的数目不定、大小不等,呈圆形或不规则。皮疹表面多干燥,无明显渗液,可因搔抓而有抓破、出血点或血痂。
      本病中医称之为“摄领疮”、“牛皮癣”、“牛皮风癣”、“牛癣”、“牛领马鞍癣”、“牛领”、“钮扣风”、“顽癣”、“风癣”、“刀癣”、“干癣”、“银屑病”等。其发病多因情志不遂,郁闷不舒,心火上炎,以致气血运行失调,凝滞肌肤;或因风湿热邪蕴阻肌肤而发病;或病久脏腑功能失调,耗伤阴血,营血不足,血虚生风生燥,肌肤失于濡养而致。概而言之,本病的病因病机在早期以风湿热邪蕴阻肌肤,心肝火旺为主,晚期则以阴血亏虚,血虚风燥,肌肤失养为主。脏腑功能失调为发病之本,而风湿热邪为致病之标,情志内伤及饮食不节是重要的诱发因素。
神经性皮炎验方
      中医常说“医生不治癣,治癣丢了脸”,因为“癣病”属于顽固性疾病,完全治愈比较困难,稍有不慎就容易复发,甚至有些患者病情在治疗期间时好时坏,引起患者情绪不满,而生抱怨和质疑。日常人们也用“牛皮癣”来形容比较难以杜绝的、难以整治的不雅行为。所以,在此也提醒一下各位朋友:要理解“医者仁心”,为医者,都是希望尽快治愈疾病的,在治疗期间要给予医者更多的信任和鼓励,只有医患齐心协力,才能更好地治愈疾病!今日分享一些关于神经性皮炎的治疗方药,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外治验方
     中医外治法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根据文献记载,外治早于内治。《周礼》《山海经》和《五十二病方》中都有外治法的记载。《素问·至真要大论》中就强调“内者内治,外者外治”。清·吴师机在《理瀹骈文》中曰:“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中医外治疗法操作简便,疗效独特,安全可靠,具有“简、便、效、廉”的独特优势。神经性皮炎在辨证内治的基础上,配合中医特色外治疗法,内外兼治,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在此列举一些临床验方,仅供参考:
     ①熏烟疗法:大枫子75克,胡桃50克,白鲜皮25克,明矾25克,蝉衣25克,槟榔25克,木鳖子25克,雄黄25克,松香25克,白芷25克,地肤子25克,花椒25克,生南星25克,蛇床子25克,生大黄25克,土槿皮25克,硫磺25克,巴豆2.5克,樟脑2.5克,白花蛇2.5克,斑蝥2.5克,阿魏2.5克,蜈蚣2.5克,共为细末,每取15克,日一次。
     ②芙龙洗剂:龙葵100克,木芙蓉叶100克,苦参片60克,白鲜皮60克,侧柏叶60克,马齿苋30克,薄荷叶15克(后下),水煎外洗。
     ③痒必康酊剂:苦参10克,蛇床子10克,斑蝥5克,黄柏10克,雄黄6克,75%酒精500毫升,浸泡7日后,外涂患处。
     ④侧柏水剂:侧柏叶75克,透骨草100克,大皂角100克,苦参片50克,楮实子50克(或楮桃叶50克),水煎外洗。
     ⑤银屑病洗剂:木槿皮25克,白鲜皮25克,板蓝根25克,苦参片25克,川黄柏25克,大枫子25克,金银花25克,蛇床子25克,忍冬藤25克,百部30克,生地黄20克,丁香15克,防风15克,狼毒10克,蛇蜕10克,水煎外洗,日二次。
     ⑥复方斑蝥酊:斑蝥2克,半枝莲10克,京三棱15克,七叶一枝花20克,草红花15克,生甘草10克,75%酒精100毫升,浸泡一个月后过滤药渣,玻璃瓶贮存,用时以棉签蘸取药液涂抹患处(不要涂抹到正常皮肤)。
     ⑦楮桃叶洗剂:楮桃叶250克,侧柏叶250克,水煎外洗。功能润肤消斑、涩敛止痒。
     ⑧槐地洗剂:生槐花30克,生地榆20克,白鲜皮15克,苦参片15克,水煎外洗。
     ⑨地肤子30克,白鲜皮30克,苦参片30克,川黄柏30克,川花椒18克,关防风24克,水煎外洗。
     ⑩皮炎止痒酊:土槿皮50克,制南星30克,斑蝥3只,羊蹄根30克,白酒、米醋各250克,浸泡7日,取药液涂抹患处,不可涂抹正常皮肤。功能祛风散火、活血止痒。
     ⑪苦参洗剂:苦参片150克,白鲜皮100克,生地黄100克,百合仁100克,地肤子100克,黄芩片100克,透骨草100克,七叶一支花30克,水煎外洗,日1~3次。    
      外洗方常用药物主要有苦参片、侧柏叶、透骨草、半边莲、半枝莲、木芙蓉叶、白鲜皮、金银花、马齿苋、楮桃叶、地肤子、蛇床子、白花蛇舌草、蛇莓、龙葵、忍冬藤、黄芩片、黄柏、七叶一枝花、首乌藤、木鳖子、马钱子、狼毒、土槿皮、天南星、大枫子、大枫叶、苍耳草等。临床上,可以在辨证用药的基础上选择以上药材组方外用。
内治验方
      ①全虫方加减:全虫6克,皂角刺6~15克,防风10克,刺蒺藜15克,苦参10克,白鲜皮15克,当归10克,首乌藤30克,威灵仙15克,川黄柏10克,水煎服,日一剂,早晚温服。
      ②祛风通络汤:蝉蜕10克,僵蚕10克,地龙12克,当归12克,白鲜皮18克,地肤子18克,水煎服,日一剂,早晚温服。
      ③凉血解毒汤:广角粉0.9克(冲服,如无以水牛角30克先煎代替),生地黄30克,乌玄参15克,金银花30克,白鲜皮30克,土茯苓30克,淡黄芩15克,杭白芍12克,牡丹皮9克,麦门冬9克,山栀子9克,水煎服,日一剂,早晚温服。
      ④复方土茯苓汤:土茯苓25克,补骨脂25克,蓬莪术25克,牛蒡子25克,净山楂25克,紫丹参25克,乌梢蛇15克,水煎服,日一剂,早晚温服。加减:血热加白鲜皮15克;血燥加制首乌30克;皮损以头面、上肢为主者加白芷10克,藁本10克,升麻15克;皮损以下肢为主者加独活10克,牛膝10克。
      ⑤大黄合剂:生大黄6~15克(后下),乌梢蛇30克,鸡血藤30克,白茅根30克,茜草根30克,生槐花30克,白鲜皮30克,土茯苓30克,紫丹参15克,地肤子15克(包煎),薏苡仁15克,福泽泻9克,川木通6克,川黄连6克,水煎服,日一剂,早晚温服。加减:头部皮损多者加全蝎、蜈蚣;皮损色鲜红者加生石膏、龙胆草、川黄芩、山栀子。
      ⑥生地饮:生地黄30克,牡丹皮15克,京赤芍15克,云茯苓15克,山栀子15克,青连翘20克,土茯苓30克,滑石20克(包煎),北防风15克,净蝉衣12克,生甘草10克,水煎服,日一剂,早晚温服。并以药渣加陈醋1000毫升,浸泡2小时后擦洗患处。
      ⑦乌蛇祛风汤:乌梢蛇15克,荆芥12克,北防风10克,青连翘15克,川黄芩10克,净蝉衣6克,川羌活10克,生地黄30克,珍珠母30克(先煎),皂角刺10克,生甘草10克,水煎服,日一剂,早晚温服。
      ⑧凉血消风饮:生地黄30克,牡丹皮10克,京赤芍10克,紫草根10克,全当归10克,关防风10克,荆芥10克,苦参片10克,肥知母10克,牛蒡子10克,北柴胡15克,净蝉衣6克,白蒺藜12克,白鲜皮12克,生石膏30克(包煎),生甘草10克,水煎服,日一剂,早晚温服。
      ⑨养血疏风汤:生地黄,制首乌,当归片,牡丹皮,京赤芍,净蝉衣,白僵蚕,乌梢蛇,夜交藤,炒枣仁,合欢皮,生甘草,水煎服,日一剂,早晚温服。
      ⑩皮癣汤:生地黄30克,牡丹皮10克,京赤芍10克,苍耳子10克,白鲜皮10克,苦参片10克,地肤子10克,黄芩片10克,生甘草10克,水煎服,日一剂,早晚温服。
     中医治疗“摄领疮”(神经性皮炎)内治有效方药比较繁多,在很多“皮肤病”专辑书籍里面都有详细记载,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搜索相关资料进行阅读。
      以上是见于报道的一些验方,值得借鉴。顺便在此也分享一下我个人的临床经验方药,供大家参考:
张氏验方
     内服方(解毒止痒汤):金银花30克,土茯苓30克,乌梢蛇15克,生地黄30克,大青叶15克,净蝉衣10克,白鲜皮30克,山豆根6~10克,土鳖虫15克,生槐花30克,水牛角30克(先煎),绿豆30克,生甘草10克,水煎服,日一剂,早晚温服。
     加减:①热盛者加白茅根、山栀子、生石膏、黄芩片、侧柏叶等;②瘙痒显著者加全蝎、蜈蚣、炮山甲、白花蛇等虫类药物搜剔风邪;③瘀血阻滞者加紫丹参、京赤芍、三七片、京三棱、蓬莪术、燀桃仁等活血化瘀;④气虚者加生黄芪、西洋参、太子参、南沙参、北沙参、玉竹参、潞党参等;⑤阴虚者加黑玄参、肥知母、女贞子、旱莲草、制黄精等;⑥湿盛者加川黄柏、茅苍术、炒白术、薏苡仁、白茯苓、福泽泻等;⑦血虚者加熟地黄、当归片、生黄芪、杭白芍、鸡血藤、阿胶珠等;⑧肝郁气滞者加制香附、北柴胡、合欢皮(花)、广郁金、广木香、炒枳壳、素馨花、玫瑰花、绿萼梅等;⑨据统计90%牛皮癣患者合并慢性胃炎,故而临床见脾虚纳呆者宜加乌梅肉、春砂仁、净山楂、鸡内金、白茯苓、于白术、太子参、铁皮石斛、生麦芽、布渣叶等健脾开胃、助运化积。
      治疗牛皮癣的内用方药一般侧重于清热解毒,性质相对苦寒,用药一般建议饭后凉服。脾胃虚弱者一定要注意在处方中加入适量的保护脾胃的中药以免败胃伤脾!
     外用方(癣药方):木鳖子15克(捣碎),土槿皮15克,白鲜皮30克,大枫子(藤)15克,苦参片30克,紫草根30克,透骨草30克,蛇床子15克,地肤子15克,半边莲30克,半枝莲30克,皂角刺30克,龙葵60克,水煎外洗。
       外用洗剂一般建议待药水冷凉后常温外洗,瘙痒显著者宜适当加入薄荷叶(脑)、冰片能迅速改善瘙痒症状。外用方药多含有毒性成分且用药剂量相对偏重,一定要注意不可内服或接触口眼粘膜及出血显著的部位。凡处方中含有斑蝥、狼毒、马钱子、木鳖子等大毒之品者一定要注意置于小儿不能接触的地方。斑蝥制剂会引起发泡反应,尽量不要损伤正常皮肤。此外,外用方药一般可以反复使用,不必一日一剂,以免浪费钱财和药材。
     文章中的处方剂量为常规剂量,不代表适合每一个人,临证实践需根据个人体质和病情不同进行加减调整。方药药味宜根据实际进行加减,不必悉具!
日常建议
     ①避免搔抓、摩擦及热水烫洗局部等刺激性方式止痒,以免加重病情。瘙痒显著者可以采用拍打止痒。尽量穿干净、舒适、柔软的衣物,避免接触刺激性物质。
     ②忌食牛肉、狗肉、海鲜、羊肉、烧烤煎炸、饮酒及辛辣刺激性食物,适当进食蔬菜、水果。
     ③生活规律,按时作息,不宜过度劳累,保持愉悦心情,杜绝紧张、焦虑、暴躁等不良情绪。
     ④不宜在烈日下曝晒,尽可能处于清凉环境。
      关于治疗神经性皮炎的文章有很多,大家也可以搜索阅读,互相学习,共同进步。本文只代表个人浅见,难免有不足之处,还望有不同见解的朋友能发表高见,不胜感激!
      牛皮癣毕竟是一种顽固性疾病,非一时半会就能完全治愈,需要耐心治疗。即便临床症状消除,也要注意做好巩固治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宛东论坛

GMT+8, 2025-5-23 06:33 , Processed in 0.22300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