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3|回复: 0

饶良古镇人事风云录之《邱氏家族的影响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3 天前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饶良镇的人和事:细说(邱氏家族的影响力)
李四占
在宛东有一古镇饶良,历史悠久可追溯到二千多年,西汉光武帝刘秀曾在饶良村东大槐树下乘凉而得名“绕凉”后沿革书面文字为(饶良)地方百姓口语(尧良)饶良曾经在泌阳县的怀抱长达1389年,后在1965年划分为社旗县东南部,占地面积108平方公里,土地肥沃,属于平原盆地商业重地区域,人口密集不断扩大,至2025年人口约十万多,耕地面积约12万亩,饶良镇辖118个自然村,18个行政村
俯瞰饶良地形犹如振翅飞翔的雄鹰,又赛似飞行的和平鸽子,头昂西北,尾拖东南腹心偏右便是饶良镇中心,饶良地形东西凸隆起岗,居阳望平,镇区东西各有河流环抱,犹如玉带护卫,风水上等出能人异士者数不计数

历史沿革从史记资料寻源显示
古代时期:春秋战国时期,饶良镇开始有人在此兴市定居。北魏延昌四年(公元515年),设阳平郡。隋开皇七年(公元587年),改阳平县为饶良县。大业二年(公元606年),废显州,饶良县并入比阳县。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复置显州,饶良县属显州。贞观九年(公元635年),废显州,饶良县并入比阳县。宋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废比阳县为镇,并入泌阳县,饶良镇属泌阳县。

近现代时期:1949年后,饶良镇属泌阳县饶良区。1956年,置饶良中心乡。1958年,建饶良公社。1961年,恢复饶良区,属泌阳县。1965年,划属社旗县,置饶良公社。1983年,公社改为饶良乡。1985年,撤乡建饶良镇。2005年,丁庄乡并入饶良镇。

饶良在明清晚期也非常繁花,据饶良西北27公里处就是古赊店,水陆货运码头,中枢周转,南船北马通航,商贾云集富甲一方,饶良在晚清中期兴盛,东河通运,上联赊店下接唐州(唐河)入汉江,物资交流输出昼夜不停,那真是骡马成群,航船扬帆,轮车满载,人们采购不乏肩扛手提,熙熙攘攘,车水马龙,川流不息,呼喊,叫卖吆喝声声不断,犹如宛东一副清明上河图,岂止是用热闹,繁花所能比喻的了,千资百货,商铺门店,堂,馆,铺,行,号分门别类,传统老字号与时俱进,一辈辈,一代代相传的商业家族在这里传承,延续,兴业,繁嗣……

后来在战火纷飞年代,土匪猖獗时期,文化革命冲击,天灾水患等方面的影响导致有些饶良本地商人的被迫流失,迁移别处,有离开饶良本地的商人,村民,也有从外地迁移到饶良的平民百姓以及零散家族,商人又在饶良这块土地上扎根生活

最为显著的有邱氏家族
明末清初,邱氏家族的崛起与邱自荣密切相关。据记载,崇祯末年,襄阳府中军守备邱自荣因李自成攻打北京,带兵驰援未果,归途经饶良时,见此地土地肥沃、地势开阔,遂在此“跑马圈地”,划定北起罗汉山、南至毗河湾、东起黄篷、西止马河的广阔领地。此后,他返回山西闻喜县接其父邱得时至此定居,邱得时被尊为饶良邱氏一世祖。邱自荣有四子,分别为园贲、灵霄、习孔、冲霄,其中次子邱灵霄(云汉)因好骑射被称为“邱二皇兵”,其墓葬传说甚至衍生出“金头银头”的民间故事。至清代,邱氏家族已成为饶良一带的望族,周边泌阳、唐河、社旗、方城等地的邱姓多尊饶良为祖源地,形成“宛东邱氏根在饶良”的格局。

邱氏家族在饶良镇拥有大量土地和产业。明末清初圈地后,家族通过佃户经营土地,至民国时期,仍有族人如邱应松拥有南寨外360亩肥地。商业方面,邱氏家族虽未直接经营如“堂”“号”等老字号,但通过土地租赁与地方贸易积累财富。例如,清中期邱氏一支因吸食鸦片、赌博导致家道中落,将镇中房产及属地卖给商人张端,间接推动了饶良镇的商业格局变化。

邱氏家族在地方事务中扮演重要角色。清咸丰、同治年间,邱钟主持修建饶良寨,成为地方防御的核心工事,《泌阳县志》对此有明确记载。此外,家族成员积极参与地方公益,如仝爷阁的修建者仝姓老人(与邱氏家族关系密切)曾自费修桥,便利乡民,其事迹被立阁纪念。

邱氏家族重视文化传承,尤其在族谱修缮方面贡献显著。2018年,族人发起邱氏宗祠筹建及族谱续修工作,邱应伟、邱闯等公职人员与企业家积极筹资,邱成章等退休老人参与具体事务。邱成文(曾任驻马店地区史志办主任)为饶良邱氏第三次修谱作序,并在《中华邱氏大宗谱·河南社旗分谱》中系统梳理家族渊源,追溯自山西闻喜迁入饶良的始末。

邱氏家族涌现出多位修志文人,对地方文化保存影响深远:

邱应欣:1958年生于邱老庄村,1981年起从事史志编写工作,历任社旗县史志办副主编、主编,参与编审《社旗县志》,并推动社旗县获批“革命老区县”。

邱成文:长期主持驻马店地区地方志编撰,审定九县新版县志,并为饶良邱氏谱牒文化留下重要文献。

邱成章:退休后参与《饶良镇志》编撰,并为邱氏宗祠建设操劳,其家族与当地王氏望族联姻,进一步巩固了文化影响力。

饶良邱应珍(1938年生)是河南省社旗县饶良镇邱氏家族的重要成员,以民间艺术传承、族谱修撰及地方文化贡献著称(后面单独有邱应珍的详细介绍)

邱自荣“跑马射箭占地”的传说在饶良流传甚广,成为家族创业的标志性故事。而邱灵霄墓葬的“金头银头”传说,虽属民间演绎,却侧面反映了家族在地方上的显赫地位。

饶良邱氏谱牒详细记录家族迁徙、世系及重要人物事迹,如《中华邱氏大宗谱·河南社旗分谱》系统梳理了自邱得时以下的传承脉络,成为研究地方宗族史的重要资料。

饶良邱氏家族自明末迁入以来,历经数百年发展,从军事将领的拓土创业,到士绅阶层的文化坚守,再到现代族人的多元发展,其事迹贯穿了饶良镇的地方史。家族通过土地经营、地方治理、文化传承等多维度影响地方社会,同时也在时代变迁中不断调适,成为宛东地区宗族发展的典型样本。其历史不仅体现在族谱与方志中,更通过民间传说、建筑遗存及家族实践,持续塑造着饶良的文化肌理。

细说邱应珍

邱应珍出生于饶良镇富裕家庭,祖上在疙料向村广置田产,后迁居饶良。他五岁启蒙于后泥河村,因时代变迁仅完成小学五年级学业。青年时期,他只身赴内蒙古呼和浩特投奔时任呼市法院院长的舅舅李华,进入汽车队学习驾驶,不到三个月便掌握技术并赴乌达市工作,因精明能干屡获嘉奖。但因思念母亲和妹妹,毅然放弃稳定工作返回家乡。
返乡后正值集体化时期,邱应珍因识字被任命为长房村司务长。在此期间,他自学毛笔书法、绘画及南阳大调曲,熟练掌握《三娘教子》《黛玉悲秋》《汉宫捎书》等经典曲目,为日后的艺术传承奠定基础

因历史原因被清退后,邱应珍并未气馁,转而专注于大调曲的研习与传播。田间地头、屋内屋外常闻其弦歌之音,其唱腔字正腔圆、韵味十足,深受乡民敬仰。他还擅长颜体书法,为村民书写对联、题上梁文字,成为地方文化符号。
八十八岁高龄时,邱应珍仍能清晰记忆并演唱大调曲经典唱段,如《火焚纪信》中纪信替主赴难的悲壮唱词,以及《黛玉悲秋》中林黛玉的细腻情感,均被完整记录并整理为文字资料,成为研究南阳大调曲的珍贵孤本。

邱应珍长期参与邱氏家族谱牒修缮工作,主修《中华邱氏大宗谱·河南社旗分谱》等文献,系统梳理自明末邱得时迁入饶良后的家族脉络,厘清分支迁徙、世系繁衍等关键信息。他还协助修撰许氏、郝氏、李氏等家族族谱,成为地方宗族文化的重要传承人。

作为饶良镇文化耆老,邱应珍对本地历史掌故如数家珍,尤其对明清时期西楼院的建筑格局、家族轶事等细节稔熟于心。他的口述资料被纳入《饶良古镇轶事》等地方文献,为研究饶良镇史提供了鲜活素材。

邱应珍虽年近九旬,仍身形矫健,能骑自行车上街购物,思维清晰且谈吐幽默。他豁达不浮的处世态度深受邻里爱戴,被誉为“老书先”,成为饶良镇文化传承的标志性人物。

饶良镇的人和事,史海钩沉,现代人文待深深挖掘,有时间再说一说靠卖豆芽发家的张端等传说故事,这些都是饶良地方民间文化传说中的重要环节
IMG_20250325_222551.jpg
IMG_20250325_222648.jpg
Screenshot_2025-03-25-19-03-07-20_99c04817c0de5652397fc8b56c3b3817.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25 Discuz! Team. X3.5

GMT+8, 2025-5-22 17:17 , Processed in 0.229042 second(s), 22 queries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宛东论坛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